新闻详情

问答时间:2020年9月24日

嘉宾简介:

王安:DCloud公司创始人,HTML5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。2003年开始从事移动互联网工作,十几年编程和商业经验,小程序领域专家。出品了HBuilder、uni-app等广受开发者欢迎的产品。

主持人简介:

吴洪声(人称:奶罩):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总经理,DNSPod创始人,洋葱令牌创始人,网络安全专家,域名及DNS技术专家,知名个人站长,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。

以下为对话原文整理:

吴洪声:你在2003年开始在从事移动互联网,那时手机才刚能写程序,甚至没有移动互联网一说,作为这个行业的老兵,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17年,职业生涯中你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?

王安:我是在k-java手机刚出现时就开始在手机上写程序的,包括后来的symbian、windows mobile、brew、blackBerry等手机,一直到后来iphone、Android带来真正的移动互联网,然后又参与了以小程序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。基本上是从萌芽期到爆发期到下半场全流程亲身经历(笑)。这个过程中持续的思考,让我比常人对产业发展趋势有更深的领悟,哪些是不变的、哪些是周期变化的、未来会怎么样。就像我在2012年就预判到小程序时代的必然出现。

当然过去也有很多错误的判断,比如我原认为小程序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,也花费了巨大精力去做这个统一标准的事情。到最后发现各家规范统一不了,然后才做了uni-app这个多端适配的产品,开发一次全端覆盖,还好这个产品不辱使命,解决了当前产业的痛点,目前有几百万开发者在使用。

要问我目前对未来趋势的判断,我认为serverless是必然趋势,目前我们在与腾讯云合作搞了一个叫uniCloud的产品,值得期待。

吴洪声:编程工具这个领域一直是国外公司主导,HBuilder这个国产工具为什么能在列强中突围?关于前端开发工具的未来你有何构想?语言、框架、可视化、编辑器、智能化,哪一点你认为更能成为前端的发力点?

王安:老实讲,做开发工具是一个苦活,投入大、难度高、不赚钱。在国外或许还可以卖卖license,国内这个商业模式不可行。基本都是很大的公司当做战略在不停投入才能玩这个事情。虽然我们是个创业公司,但也是真的当战略投入在搞,我们没有基于国外开源工具做,底层核心算法都是自己的,这么多年,总算掌握了ide的核心技术,能做出可以比肩国外工具的产品,再加上对中国用户特色需求的支持,比如小程序,收获了很多中国开发者的心。

开发工具,最重要的还是效率。就像HBuilder的设计理念是帮助开发者成为极客,更高效的完成开发。你提到的这些点,比如框架、可视化、编辑器、智能化,都能提升开发效率。不过有些方向虽然表面看很酷,比如可视化、智能化,但实际落地提升开发效率还没那么明显。另外对于开发工具而言,插件生态很重要,我们目前也在搞插件生态建设,开放流量给各位从事开发者服务的公司,欢迎大家入住我们的插件市场,分享我们的开发者流量。

吴洪声:uni-app和Discuz! Q目前在跨前端上有合作,随着双方合作加深,你对Discuz! Q价值有什么认识?两者之间是否能产生更多的契合点?

王安:Discuz!是非常成功的开发者产品。在中国的数字化社会进程中,Discuz!的贡献值得铭记,大量的开发者、用户、以及数字信息在Discuz!平台下生长起来。面向移动互联网重构的Discuz! Q,依然有相同的机会,做出一份大贡献。至于uni-app和Discuz! Q的契合点,那太多了。首先感谢Discuz! Q对uni-app的认可,使用uni-app来开发新版的Discuz! Q。然后我也提些我的建议,老版的Discuz!是迭代了非常多年的,新版Discuz! Q的成熟需要投入极大的工作量,建议Discuz! Q更多的运用社区的力量,包括uni-app社区的力量,还可以运用的更好,这个值得一起再好好讨论下。

然后还有一个观点就是,腾讯是个大公司,很多事都是看战略。但有时候,先关注用户的一个小痛点,让用户广泛接受,然后再考虑升级战略需求,成功难度会低一点。

吴洪声:腾讯云云开发无疑是在探索Serverless 落地实践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和领导者,uni-app接入腾讯云的云开发 CloudBase,现在进展怎么样?与腾讯云在云开发领域的合作还会有哪些动作?

王安:腾讯云确实是serverless的先行者,对产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。我们引入了腾讯云TCB的产品,封装了一个叫uniCloud的产品,跑了一段时间,也收集了很多用户反馈。目前的云开发确实还处于早期,在开发者面前,云开发这个选项,和现有的php、java等传统开发相比,成熟度确实还有不足。

有些不足还需要腾讯云继续完善底层,比如云函数冷启动、比如耗时较长的跑批任务运行。有些不足我们DCloud这边正在努力解决,比如生态的完善度和工具的便利度。我们正在做很多工作,相信再过段时间,开发者会发现,使用我们uni-app + uniCloud + HbuilderX 的工具链,开发效率会远胜于java、php等传统后台开发。

吴洪声: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直在风口浪尖,但不同的企业对数字化的定义不同,对大环境的认知程度也不同,这样导致企业转型会面临多重难点和挑战。你怎么看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?能不能聊聊身边的成功案例? 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,中小企业难免遇到产品、技术、人才等诸多问题,生态共建是产业发展的关键。关于中小企业的生态构建上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?能谈谈具体的策略吗?

王安:我的感觉,好像“数字化转型”是大公司才有的概念吧。中小企业没什么可转型的,你告诉他如何赚钱、获客、降本、提效,他们都会喜欢,也不会有很多包袱和阻碍。

这里面赚钱获客当然是最直接的。最成功的就是淘宝、美团、微信公众号,他们帮助大量中小企业应用数字技术,提升经营能力。然后就是降本提效,阿里云、腾讯云,包括我们DCloud公司,属于这一类服务商。

中小企业难免遇到人才问题,开发一个应用,iOS、Android、js前端、后端、测试都必不可少,过去怎么也得6个人的团队才能做一个应用。现在有了uni-app+uniCloud后,可以降到1个人就可以搞了,前后端都是js,也不用操心服务器运维。成本的下降,不止是有助于中小企业运用数字技术,更有助于活跃SaaS等服务生态。很多中小企业并不需要自己的技术人员,租用SaaS系统即可,或者使用低代码平台。但SaaS企业和低代码平台的成本如果降下来,或者用有限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更高的价值,同样可以让中小企业更好的运用数字技术。

吴洪声:小程序的应用形态可以追溯到HTML5。数字天堂(DCloud)是HTML5中国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,也是最早开发商用小程序的企业之一。面对小程序现今万亿级的市场你有什么布局?

王安:我们是在2015年就开始搞小程序,那时的标准是在HTML5中国产业联盟里的。然后游说各个流量巨头来一起搞小程序,推了3年,大家都决定搞小程序了,可是标准却没统一起来。于是我们就做了uni-app框架,既然巨头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统一开发标准,而开发者受不了为每个流量平台做一个版本,那么就让uni-app这个框架产品在中间来解决问题吧。

目前uni-app引擎在手机端的月活有13亿,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产品吧。uni-app目前支持App、小程序、快应用、H5,在本周,我们会发新版支持PC,完成无死角的终端覆盖。在云端,我们也在与腾讯云一起搞基于severless的uniCloud。我们自己的说法,就是构建云端一体的、更高效的数字世界。

吴洪声:在小程序未来论的说法中,APP就是一座座信息孤岛, 其信息割裂,难以流通和搜索, 但是小程序可以实现互联互通,当其内容足够丰富时将改变用户的决策与消费习惯,流量也会重组。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理论的?对于小程序和APP未来的发展各有什么看法?

王安:App确实是孤岛,小程序本来有打通孤岛的潜力,从本质上它具备这个能力。不过目前,各家小程序平台在这方面做的工作,都还没达到打破孤岛、互联互通、深刻影响用户使用习惯的地步。希望微信这样的领头羊,能带头解决这方面的问题。

App和小程序,肯定是长期共生关系。高频场景、以及某些小程序能力无法承载的场景,还是要用App。但高频低频的分类,和大公司小公司的不是一个分类。比如携程是大公司,但用户很少坐飞机,那用户就会用小程序。又比如某个创业者做了一个护士行业的垂直App,但这个应用对护士而言太高频了,用户就不会愿意使用小程序,而会使用App(小程序在桌面放快捷方式的习惯不是用户的普遍习惯)。

哦,对了。Discuz! Q虽然是基于uni-app做的,但似乎不太重视App的适配。我觉得这块还是应该强化。我们掌握的数据,同样的代码,同时编译为App和小程序发出去,App的次留可以达到40%,而小程序的次留只有15%。还有一个数据是单用户页面访问数量,App的数量要高于小程序一倍多。H5的数据要比小程序还更低。如果只给开发者提供小程序和H5,其实阻碍了开发者为细分用户提供高频服务的能力。

吴洪声:“中台”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,从最初的“业务中台”、“双中台”迈入到现在的“碎片化中台”概念,“中台”开始逐步回归其技术本质。EAI解决方案也因此从幕后又被推向了台前。你对行业的基础技术和新兴概念的流转是怎么看的?其中用户交互是EAI解决方案的重点之一,它与uni-app息息相关,这一概念对uni-app的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?

王安:这些概念眼花缭乱,但其实关键字就是2个,“复用”、“打通”。会发愁这类问题的,都是有比较多系统的公司。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对历史项目没有什么帮助,但如果企业的多个系统都是基于uni-app+uniCloud的,那他们互相之间的复用和打通,是令人惊讶的顺畅和高效。

基于uni-app+uniCloud,我们提供了一层我们称之为“软基建”的东西,比如uni-id,是统一的账户中心,支持邮箱、手机号、微信等社交账户等多少登录模式。还有uniPay,是统一的支付中心,微信支付宝等各种支付方式都支持。

在我们的插件市场,有很多行业应用模块,比如电商系统、社交聊天系统,这些系统各自独立却都基于uni-id等公共软基建。那么开发者下载一个电商插件,又下载一个社交聊天插件,可以无缝的整合在一起,变成一个大的社交电商应用,让最终用户在一个应用里自然的边交友边购物,让系统管理者可以在一个admin管理平台中看到交易数据和社交用户发展趋势。

要做到这一点,底层基建要很强大,不止是依靠uni-app、uniCloud,还有更上层的一层软基建,比如刚才提到的uni-id、uniPay、uniPush,甚至还有uni.scss这样的统一样式定义规范、uni ui等各种ui组件。这些软基建可以极大的提高开发效率,同时又能帮助各个系统完美的整合在一起。

吴洪声: 你曾公开发表一个观点:当我们推动新基建,不仅仅是要推动“硬”的数字基建建设,更要推动“软基建”的建设,因为只有不断完善“软基建”建设,才能够真正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。关于“软基建”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,你能展开谈谈吗?在云计算的带动下,又为“软基建”的发展带来哪些可能?

王安:数字世界是一层一层的,硬件、通信当然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在这些硬基建和繁荣的应用之间,还缺一层软基建。软基建建的好,应用就能繁荣;软基建建不好,应用可以搞,但无法快速繁荣壮大。

对于应用的开发者而言,让他只关注自己的业务而不去关注硬基建才是对的。这就需要软基建发挥作用,让开发者可以更高效的创造应用出来。现在的开发者已经不需要关注汇编了,但作为服务器工程师,除了写服务器代码,还得关注linux、负载带宽这些事情,没必要嘛。电已经做到了插上插头就能用,没人关心电怎么来的,当然一百年前人们必须关心。现在的云计算,让开发者操心的事情太多了,计算资源、存储资源,应该拿来就用,写代码就调,不要关心linux、Nginx这些玩意。开发框架层,也要做很多轮子,让开发者极大的提高开发效率。这样应用生态才能繁荣。

吴洪声: “我最大的梦想,就是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、自由地获取到他们想要的信息!让信息无处不在!在数字天堂那栋充满着物联网设施,能通过智能终端自动化控制电灯、空调等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数字办公室里。”得益于科技的极速发展,你的这个梦想仅仅用了不到十年就已见雏形。在此能畅想下未来吗?你眼中十年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未来是怎样的?

王安:哈哈。你这段话,是十几年前的记者采访我时,我说过的话。当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爆发。未来十年,我觉得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会更快的加速发展,在全球领先。在技术圈,以前经常也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。最近一段时间再对比,发现好像我们的月亮也很圆了:)

我们在数字世界做了很多创新,比如小程序,比如我们发达的移动支付。在新冠疫情期间,为了快速抗疫,在2、3周的时间里,各地上线了几百个抗疫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系统。当然大部分都是基于uni-app做的:)

我们的应用开发效率、应用分发效率,都高于国外,而且还会更高。我自己相信再过段时间,我们的工具链可以做到其他工具的10倍以上的开发效率。我相信中国的这套模式,可以杀出海外,秒杀那些低效、缓慢、昂贵的数字应用建设方式。我想十年后,中国的互联网行业,会有很多全球性的巨头。